多年來參與【臺北新教育】廣播節目的企劃製作與主持工作,每每從與來賓訪談中,吸取了許多生命能量,豐富心靈並惜福感恩。
  本年度在多元閱讀的主題中,邀請到單車遊歐千里的許湛然同學全家福,分享親子騎著越野腳踏車,以另類旅行看見世界的難忘經歷,父母親以多元方式陪伴孩子、傾聽心聲,在朝夕相處、共渡難關之下,不僅創造美好的人生回憶,更增進親子間的感情。
  榮獲2008年全球熱愛生命獎章的先天唐氏症范晉嘉先生,他挑戰了個人生理極限,永不放棄的學習過程,走出了不一樣的人生,令人感動。他一路成長走來,跌跌撞撞,備受艱辛,而父母、老師、教練、親友的陪伴、教導與指引,讓他找到生命春天,開創人生新契機的心路歷程,更可以激勵許多遇到挫折、困頓的朋友們,勇敢迎向人生挑戰。
  散播溫情,關懷社區的中興保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莊素珠女士,成立潛能開發的「莊阿姨的家」,照顧行為偏差、課業成就低落、弱勢家庭的學童,進行課後心理及課業輔導。企業家夫人將企業經營的成果回饋鄉里、造福人群的愛心,帶給社會良善的影響力,令人感動且欽佩。而任重道遠的社會責任,期盼能得到共鳴,使更多民間企業團體一起來關懷我們的臺灣。
  感謝所有受邀的來賓們,您的人生故事與寶貴經驗,不但豐富節目內容,也正在影響著每一個交會的生命。期待您翻閱此書繼續欣賞許多精采內容,並不吝提供本節目寶貴意見為盼。

2009年10月31日 星期六

專訪康宗虎局長──創意、苦讀,造就好前途


專訪康宗虎局長──創意、苦讀,造就好前途

  出生於彰化縣純樸農村中的康局長,有兩位兄弟五位姊妹。說起小時候,父母親為謀生而舉家遷到南投縣水里鄉,父親是從事農業種植的佃農,工作雖固定但家境仍屬清苦,重視子女教育的父母,希望子女能透過讀書改變未來的生活,果真康局長朝著父母的期望,在學業和工作上頗有一番成就。

  童年的回憶總是那麼令人難忘!局長提到,他在南投縣永興國小就讀期間,有許多兒時的玩伴與回憶,例如他們經常會就地取材,利用鄉間各種植物的根莖葉,製作成汽車的方向盤,然後神氣的玩起開車遊戲。眉開眼笑的局長津津樂道當年的他不但能發揮創意還會自得其樂,而到現在他還是很喜歡開車呢!

  在國小階段,比局長年長17歲的大哥是影響他最深的人。當時的大哥在臺東擔任書記官職務,有穩定的收入和家庭,於是將他從偏鄉轉學到臺東東師附小就讀,並且照顧他的生活起居。局長說,來到附小讀書使他接受更多的文化刺激,但印象最深刻的是成績從第一名立刻滑落。晴天霹靂下好在有大哥的鼓勵和教導,他發憤圖強,每當夜晚讀書累了睏了時,常常會走到戶外的路燈下繼續讀書,他說不但涼快又提神,現在想起來還很環保呢!由於求學階段,心中很羨慕學校裡令人尊敬的教師工作,心中默默立下志願且慢慢朝向這個目標邁進,而日漸進步的課業使得能順利升上初中再進入師範學校,就此與「教育」結下不解之緣。

  進入師大教育系就讀時,局長比一般大學生更加勤奮、認真,從大二通過高等檢定考試,大三暑假又通過教育行政高等考試…,不由得佩服他對理想的堅持與毅力。畢業後隨即分發到臺北市教育局實習,繼而從基層科員做起,歷經各種不同職務與學習。局長清晰回憶著,擔任社教科科長時,在文化方面有許多建設,例如:圓山動物園遷建到木柵、興建市立美術館、城市舞台與市立圖書館……;之後轉任國民教育科,當時重要政策是在國小普設幼稚園;轉任中等教育科,時值開創自願就學方案的試辦,之後就有多元入學方案的提出,故可說是升學制度改革上重要的里程,頗具有意義的。

  局長腦海中始終不變的圖像是:綠意滿蔭的校園裡,有一棵果實纍纍的大樹,樹上綴滿老師的教育愛、父母的慈愛、學生的友愛,而這些愛匯聚成社會的大愛。接掌臺北市教育局局長,心中始終以愛為核心,期待每個人心中讓愛活出來,更期盼臺北市的教育能以提升品德為努力的最高鵠的。【採訪整理/陳蕙君2009.10.31】

2009年10月24日 星期六

中高齡者身心健康維護


中高齡者身心健康維護

自棄者扶不起,自強者擊不倒。
陳少卿主任/臺北市大同區健康服務中心
近年來由於人類壽命的延長,中、高齡者在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正在顯著增加中,已成為國家、社會所要正視、關切的一大問題。臺北市目前正積極推動安全社區與健康城市工作,結合產官學民及里鄰協會的努力,12區健康服務中心正是提供社區民眾公共衛生與預防保健的第一線服務機構,責無旁貸要以市民身心健康與安全為目標,因地制宜共同營造更安全健康的社區。
活得老更要活得好,老年生活品質的提昇在中壯年時期就要預做準備,更要善加利用各項社區資源。而健康服務中心對於社區中老年人除了提供個案管理、健康促進及健康篩檢服務之外,市府最新推出的衛生服務措施有二項,一是愛心醫療到宅服務;另一項是遠距醫療照顧方案,都是針對中高齡者使用需求較多的方案。
生命的延長並不代表健康相對延續,國內約76.1%老人罹患至少一種慢性疾病,尤其以骨骼系統及心臟疾病居首。要成功面對老年生活最重要可從三方面來關照:減少疾病和失能、強化身體和心理能力、和積極社會參與。因為心理健康能滋養身心的富足,因此,養成正面思考模式和健康的生活習慣,多多參與社交活動,必要時尋求專業的協助,都能使生活更加充實愉快。
【文整理/陳蕙君2009.10.24】

2009年10月17日 星期六

關懷社會---從單親家庭談起



關懷社會---從單親家庭談起

請當成另一種祝福。

辛曉雲組長(臺北市單親家庭服務中心)

遇到問題時,請發聲並走出來尋找到方法,解決困境最重要的。

周睿麒先生(中華單親家庭互助協會理事/葫蘆國小家長會副會長)



單親家庭的成因包括喪偶、配偶服刑、未婚懷孕、隔代教養…等,不論是哪種單親家庭,不能等同於「問題家庭」,但在目前社會上仍處於相對弱勢的情況。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為了協助單親家庭,除了設立臺北市單親家庭服務中心等8個服務中心提供單親家庭服務外,並委託一葉蘭喪偶家庭成長協會等3個團體協力提供單親家庭關懷與支持性服務。最初以經濟、就業方面協助為主,近年來在教養子女和法律問題的求助較多,如:卡債等。

周爸爸是中華單親家庭互助協會理事,協會定義是在服務單親教養孩子的家庭。尤其是單爸面臨更多的困境,首先是要學會烹飪,打理孩子的三餐問題,其次在孩子心理層面的關照,課業學習方面都需要用心,但又要工作負擔家計,當壓力上身時常常會無法承受,這時,同質性團體的相互支持、鼓勵與打氣,是繼續走下去的最大能量。所以他鼓勵單爸們當遇到困境時要勇敢的說出來,並走出去尋找資源,回顧自己來時路,正因為當時參加了臺語讀書會,得到許多同儕建設性的支持與自我的紓發。11月份將出版「不單單是爸爸」一書,由十位單親爸爸和一位女兒共同寫的一本書,呈現過來人將單親家庭教養的真實生活經驗故事,讓更多的家長得到支持與鼓勵。

近年來未婚的單親家庭變多了,或單親教養的形式愈來愈多,在法律上保障較少,需要更多的社會資源協助。臺北市自3月1日起擴大特殊境遇家庭照顧對象,納入向來較缺乏完整福利資源的「男性單親」及「隔代教養家庭」,造福更多弱勢家庭。

單親孩子在同儕互動中常會感到心理缺憾,需要心理建設,學校或社區中都設有心理輔導機制與機構,但更重要的是花時間陪伴孩子溝通與互動,將愛與生命能量傳遞給孩子。【文整理/陳蕙君2009.10.17】

2009年10月10日 星期六

關懷校園中弱勢學生

關懷校園中弱勢學生



做自己和他人生命中的貴人。

透過特教宣導及品德教育,促進班級同學間良好的人際互動。

校園團隊合作,是保有特教需求學生最好學習品質的方法。

---徐華愈、徐明珠、徐慧美老師(臺北市三民國小)

面臨社會少子化趨勢,家長對孩子抱有更深的期望。如何面對班上每一位學生,滿足每一位學生學習需求,是身為教師現在很大的挑戰。

目前校園中安置在普通班各類型的特教需求學生越來越多,例如注意力缺陷過動症、亞斯勃格症、學習障礙、情緒障礙、自閉症等身心障礙的孩子;以及因為家庭功能失衡造成許多需要被高關懷的孩子,例如單親、隔代教養、低收入戶、文化刺激不足、新移民家庭等,這些孩子都有不同的學習特質、行為模式、和特別的人際互動方式,需要老師開放心胸,了解、接納與關懷,並於班級經營和親師溝通中善用輔導策略及正向行為支持等技巧,同時,要能與不同專業領域的人員如特教老師、醫師、職能治療師、心理諮商師、物理治療師、社工師等共同合作,以協助孩子適應學校環境。

唯有抱著與時俱進的態度,時時吸收新觀念,不斷進修專業成長,才能贏得家長信任,提供學生多元價值的教育機會且游刃有餘樂在教學中。【整理/陳蕙君2009.10.10】

2009年10月3日 星期六

有愛無礙---特殊教育在臺北

有愛無礙---特殊教育在臺北
杏林子:「能夠付出是一種福氣,懂得付出是一種智慧。」
羅心美主任 (臺北市西區特教資源中心)

  從特教班老師、輔導、特教組長、輔導主任,巡迴各校輔導、到西區特教資源中心主任…,多年來皆以輔導學生為重點,無論在教學實務現場或行政規劃都是服務與助人的工作,在烘培愛心、淬練耐心、與增長福慧。

  臺北市特殊教育連續拿到五年教育部評鑑特優的殊榮,為了提供更完善的特教服務,設有七所特教資源中心,其中西區特教資源中心服務國小階段學生、家長和老師,主要管理特教需求學生網路通報與轉銜系統,另外,還有特教推廣、教學輔導策略與教材、輔具的提供,以及床邊病弱孩子的教學與輔導,並接受老師、家長的電話諮詢與晤談。少子化之後發現班級中特教需求學生變多了,不同類別的孩子有不同的學習需求,所以每位老師都需要有特教與輔導知能和有效的教學策略。校園中特教團隊運作與資源整合更能提供學生適性的服務。目前早療的比率愈來愈高,一方面家長觀念正確能肯定早療效果之外,鑑定與醫療系統更加精確能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也是原因之ㄧ。而臺北市各校依特教學生人數多寡不同,彈性調整人力資源,使孩子接受到精緻的特教服務。

  臺北市訂定十月份為特教宣導重點月份,其實在班上級任導師的影響力最大,從身教做起帶領全班家長和學生,接納、關懷與協助特教學生。面對不同類型的特殊需求孩子,應有不同的教養和輔導方法,親師溝通同理心很重要,當意見不同時,先要穩定情緒,面對、釐清問題,找到策略、解決問題,別忘了可以尋求各項資源的協助,放開心胸,聽聽他人的意見。目前臺北市已設置專業輔導教師的編制,也是很好的人力支援,每個行政區都有駐區心理師編制,東區特教資源中心有相關專業團隊都可以透過轉介後協助輔導。

【文整理/陳蕙君2009.10.3】